b体育·(中国)官方网站_b体育sports
通知公告
我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中国地质、董事长孙锦红出席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会议并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24 18:14
  |  
阅读量:
  |  
作者:
小编

  B体育APP央广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 近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地质)、董事长孙锦红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会议,并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下生态修复工程创新与实践”为题作报告。

  会上,孙锦红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下生态修复工程创新与实践”为主题,围绕中国地质近年在生态修复领域发展的战略思想、工程技术实践案例、工程创新技术、未来重点攻关发展方向等作报告。他表示,中国地质作为以地质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未来将积极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质优势,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为己任,把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不断加强人才培养,与高校和地方政府深入合作,产出一批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程技术成果,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驱动力,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中央企业应有的贡献。

  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于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原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2010年5月,作为全资子公司并入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国内外工程承包、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地质灾害治理、国土环境综合整治等业务。目前在亚洲、非洲五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在国内有二十余家分、子公司。2017年,为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组建成立了国土环境整治中心事业部,主营业务包括国土环境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生态修复、土壤及地下水治理修复等。目前,国土环境综合整治业务已经是中国地质四轮驱动之一的主要经营业务。

  作为国内唯一以地质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地质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己任。通过企业技术、团队、资质、资金、品牌优势,在生态环境系统解决方案方面积极创新实践,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领域的全产业链。

  中国地质高度重视科研与技术创新工作,并始终将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目前已成功申请专利194项,正在申请专利39项。获得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奖项,是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2022年,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名单正式公布,中国地质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共建的“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与新疆自然资源厅等单位共建的“荒漠-绿洲生态监测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获准立项建设。

  中国地质近年来典型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实践方面,有一批成功的典型案例,主要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项目、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生态环境系统解决方案项目。

  自国家布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以来,协助多地地方政府统筹规划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其中有三个项目获得中央财政支持。

  一是新疆塔里木河重要源流区(阿克苏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立足自然地理格局、资源禀赋和生态功能,构建“一山一河四区四廊”总体生态安全格局,统筹部署五大重点工程,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目前第一标段工程15个子项目由中国地质正在实施当中,其中典型的子项目中,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城镇边缘历史遗留废弃工矿地整治子项目,通过地貌整治、土壤重构、植被重建工程实施,恢复损毁土地功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二是贵州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针对我国西南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从系统化保护和修复的角度出发,统筹考虑,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核心,构建“一山四江五区”生态安全格局。

  三是云南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围绕四个“一”体系,构建“一屏一带一核一区多廊”总体生态安全格局,合理划分6个保护修复单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在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中:青海省木里矿区生态环境整治项目是国家重点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通过削减渣山入坑、放坡整形、保留湖泊、稳定边坡的治理模式,对矿区内采坑、渣山等进行保护修复,实现了地形地貌协调、土地功能恢复、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的修复目标。

  陕西韩城英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运用中国地质所属中国地质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地矿)自有的高陡边坡植生洞复绿等专利治理技术,将废弃采石场改造建成景观林地,治理面积达17万平方米。该项目已成为陕西省样板工程,国土资源部相关领导、陕西省各地级市自然资源局等单位多次组织到现场参观学习。

  辽宁盖州市废弃矿山开发性治理项目,计划运用挂网喷播、植生洞、生态长袋等技术措施,对盖州市双台镇全域7个治理区进行生态恢复,采用EPC+废弃土石料处置的模式,不但能解决历史遗留矿山的修复问题,还将为地方政府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同时带动上千人就业,并拉动周边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

  安徽定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工期,加强各环节资源组织协调,成功克服了工期紧张等不利因素,保证了主要工序衔接紧密、运行流畅,最终顺利完成孤峰残脊治理、边坡修复整治、植被恢复等工作任务,使原本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重焕生机。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东部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是环京地区标志性工程项目。本项目结合三河市矿山公园概念性规划,通过实施地形地貌整治、采取截排水工程、灌溉工程、道路及绿化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实现了消除地灾隐患、恢复土地功能,促进绿色发展的目标,使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宁夏银川市主佛沟及大口子沟原硅石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EPC项目,中国地质所属北京岩土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岩土)从地形地貌整治、固废合规处置、喷播绿化等方面,持续推进项目区生态环境建设,并针对项目区硅石矿开采遗留采场的垂直陡立面改进客土喷播工艺,使陡立面地形地貌得以恢复,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治理效果显著,大大节约成本。如今项目区草木葳蕤,郁郁葱葱,岩羊、马鹿等野生动物悠闲自在地吃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近在眼前。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扎西河源头区域废弃矿山系统治理及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EPC项目,通过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扎西河源头段生态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三大工程,坚决担当并切实履行了中央企业在长江上游的“源头”保护之责,为推动打造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高效的“北京岩土方案”和“威信模式”。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九女泉关停矿山生态修复总承包(EPC)项目于2021年底正式开工,这一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东平湖风景区的重点项目,通过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因地制宜,随坡就势,合理调整设计工艺流程,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和效果,为废弃矿山“疗伤”,为破损山体重披绿装。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压库山片区废弃采石场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总承包(EPC)项目,该项目规模体量大、治理难度大,为唐山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开发式治理的重要项目之一。采取削坡除险、挂网喷播、绿化种植等一系列工程措施,使昔日满目疮痍的山体,满山遍布的矿渣,沙石飞扬的露天矿区,变为现今的虫鸣鸟飞,草木葱茏,绿意盎然。截至目前,项目区内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已全部消除,通过对整个区域及周边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将为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利用废弃矿山产业导入与转型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在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项目中实施的安徽淮北杜集区程蒋山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项目,采取地形地貌重塑、土地复垦、灌排设施、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等工程技术措施,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恢复损毁土地功能。

  实施的河北阜平县平阳镇长角村土地整治项目,采取土地平整、灌排设施、田间道路、土壤培肥等工程措施,对完善区域基础配套措施,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促进保障区域粮食生产安全有重大意义。

  实施的黑龙江讷河市龙河镇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采取灌排渠道、田间道路、水工建筑物、沟头岸坡防护等工程技术措施,并创新采取生态沟岸防护模式,保障农田生态安全。

  2019年,中国地质积极贯彻落实自然资规〔2019〕6号文件精神,针对地方政府及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和需求,提供一体化生态环境系统解决方案。公司以社会资本方参与的方式承担了嘉祥县属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规划设计、采购、施工。治理费用来源为项目治理腾退建设用地指标和新增耕地指标调剂交易收入,以及残余废弃石料处置收入,实现了消除灾害,重塑地貌,盘活存量,改善环境,创造效益的综合治理目标。

  近年来,中国地质在生态修复领域,不断以工程项目为依托,对工程技术开展创新研发,攻克国内外困难的技术难点,取得了一批优秀的创新成果,主要有高原高海拔高寒地区生态修复技术、干旱半干旱地区裸岩边坡生态修复技术、金属矿山酸性土壤和地下水协同治理修复技术等。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创新研发都是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在生命共同体理念指导下,中国地质通过众多项目的工程实践,创新改进了多项工程技术。高原高海拔高寒地区生态修复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生态修复的重大难题,区域平均海拔约为3850米,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后植被层形成困难、成壤速度慢、修复难度极大。该技术应用多种科学手段模仿自然过程,模拟草甸层结构,提出生态地质层构建和修复的思路,就地取材,选取牛羊粪便作为天然有机质,混合改良筛选后的渣土颗粒,形成了生态地质层,通过表层先锋植被重建人工辅助恢复破坏的生境本底条件,加速自然修复进程,形成了一套可推广应用完整的高原高海拔高寒区域的高山草甸区生态复绿技术。该技术应用于青海木里矿山生态环境整治项目,于2021年9月15日一次性、高标准通过省级验收,共完成种草复绿面积4593亩。

  干旱半干旱地区裸岩边坡生态修复技术针对裸岩边坡立地条件差、抗冲刷能力弱、蒸发量大、修复效果难以长期持续,裸岩区域地质灾害隐患多、植被破坏严重等问题,从植被恢复工程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进行土壤基质水分动态变化、土壤基质蓄水能力、土壤基质抗旱能力、坡面水土防护技术等应用研究的基础上,配套开展节水灌溉、保墒抗旱、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研究。针对不同的地貌类型、水热分布和土壤背景特点构建乡土植被群落,形成适合于不同气候条件、地层岩性、立地条件的高陡裸露边坡治理技术体系。2018年以来,该项技术在北京市30余个裸岩生态修复项目中进行深入研发与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金属矿山酸性土壤和地下水协同治理修复技术是目前世界性难题。矿山水土污染主因为硫铁矿氧化反应形成酸性物质,酸性废水含有众多有害物质,污染土壤,使土壤酸化、植物死亡等,对下游河道及沿河两岸耕地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协同修复技术通过微生物成矿防渗技术、原位土壤改良技术、生物改良技术的综合处置措施,形成适合长江流域金属矿山的集成和综合生态解决方案。该技术应用于合肥市兆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庐南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成为国内最具有代表性的金属矿山治理项目。

  未来,中国地质将继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不断加强人才培养,与高校和地方政府深入合作,打造高水平技术团队,继续在技术创新方向发力,建设一流国家级研发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换实力,打造以技术引领的国内一流生态修复企业。

  一是全面参与践行国家重大战略计划。首要落实生态保护修复国家重大战略,落实生态文明千年大计;其次紧跟国家重大计划,服务国家重大规划行动。

  二是全面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进行实践。关键要突破过去单要素治理模式,全面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的关联关系,坚持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创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修复模式,推进自然生态要素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真正促进实现治理区域的完整性、生态系统的关联性和修复目标的科学性和综合性。

  三是全力推动构建一体化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体系。通过构建形成系统的、一体化的、生态修复综合解决方案,加强修复技术研发,一要解决当前生态保护修复普遍存在的系统性不足、稳定性差、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大等问题,二要融合高校的科研优势与教育资源、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成果应用转化经验提升研究水平、推动技术创新,三要形成一支具有理论创新、技术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技术队伍,产出一批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成果,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驱动力。(本文图片均由中国地质提供)